推广 热搜: 代理记账  公司  月嫂  内资  钟点工  搬家公司  公司注册  注册公司  内资公司  注册外资公司 

大数据背景下,探究企业内部审计创新与发展

   2022-09-27 财经有点意思10
核心提示:由此看来,审计地位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将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功能。4、由财务审计向综合管理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停留在财务审计范畴,尚未能实现数据溯源的分析体系,而大数...
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挖掘分析、查错防弊,包括是否合规、收支是否均衡以及经济责任承担等内容。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渗透到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影响。与一般审计不同,大数据下审计的数据来源更为复杂,数据量更大,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甚至包括组织效率问题,都可能影响到经营效益,也理应被纳入审计数据的范畴。原有审计模式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业务流程介入以及审计取证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提炼大数据信息和降低审计风险,企业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经营状况,从而更好赢得市场。 一、大数据驱动下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 1、由审计高质量化向审计高效化转变 传统审计基于查账纠错,主要围绕财务报表选取适量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因数据抽查范围和数据抽查量的有限性,而使审计凭账的依据有限,这种思维可以达到精准量化审计的效果,但反映问题不够全面。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财务报表的审计也许只能反映成本问题或营销效值,而不能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其他问题。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量大、关联性强、结构多元的特征,已超越传统的数据管理能力,必须用大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处理方法。 既要寻求数据集中的高质量化,更要在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过程中追求高效化,大数据技术除了解决数据“价值”性的问题,还要确定哪些数据有“价值”,高效化则是大数据追求的更重要目标。在此情况下,审计目标不但要求精确,更要高效。围绕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获取企业经营信息,瞄准审计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难题。 2、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基于系统功能提升和搭建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审计场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有了结构性变化,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转变,大数据审计不再局限于最终结果的审计,而是越来越讲求全过程审计。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测将常态化,并具有可持续性。 而大数据技术也足以支撑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关注和问题跟踪,通过动态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实现对整个企业组织管理、风险预防的审计覆盖。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当前的审计工作已从企业生产、供应领域融入到设计、营销以及组织管理的整个经营过程,通过把自动化审计程序嵌入各业务系统中,实现全过程的监督。 3、由反映过去向预测未来转变 在衡量企业发展健康度时,生产经营以及财务关键指标往往成为审计的重点领域,明细数据和发现问题是审计的最主要职能。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将多源数据进行关联整合,产生新的审计分析视角,有助于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借助广泛的数据资源利用,审计工作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环节,可以探寻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做出提前预测,提出动态性决策建议,进而增强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由此看来,审计地位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将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功能。 4、由财务审计向综合管理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停留在财务审计范畴,尚未能实现数据溯源的分析体系,而大数据审计则能将审计视角向各项业务延伸,包括财务、质量管理、资本运营、产品创新等领域。由于数据处理技术在采集、整合、分析和挖掘的能力提升,可以支持审计工作触及到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从中找出经营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导、规范企业经济活动。当前,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绩效、政策、信息和经济责任等多方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如利用全数据监测建立完善的审计流程,实现经营业务监督全覆盖,这些大大减少了常规错误,避免了风险产生。 5、由关注抽样样本向全样本转变 传统审计通常采用抽样的方式,由于抽样的数据只反映某一个经营环节的状况,如果不能找出与其他环节的相关性,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这样的审计结果自然缺乏代表性和深度。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跨行业、跨企业搜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产生需要更全面的样本审计,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这样的支持,能够帮助内审人员整体性的把握数据,实现对内外部、多领域的数据汇总,将数据信息由点、线到网的整合,对所收集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免除单一审计样本的偏差,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可靠性。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审计风险问题 审计如果建立在不实的数据基础上,将存在重大风险;或把虚假数据当成一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也会产生误判、错判的审计风险,这些风险都是由于数据不全面以及数据不准确所导致的,在数据上的偏差必然出现审计误判。借助大数据技术,审计在抽样方法、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挖掘上更精准而富有效率,但面对多领域、多部门的数据把握情况,仍然存在着审计风险。 从数据采集的第一步,由于被审计单位通过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真假渗杂,虚假数据从采集源头上就存在固有审计风险,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至关重要。数据的分析过程更是真假数据辨别的过程,审计要求、技术应用和审计人员能力决定数据分析的准确度,面对大量数据,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和分析,将会导致审计风险。 2、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技术带来审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便利性,但在固有程序下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数据中包含的企业商业信息、个人信息,需要从技术和制度上进行安全保证。当前内部审计越来越多具有非现场化、自动化和实时的审计特点,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大数据共享平台作为最主要的数据传输工具被使用,而数据在采集、传输、分析和保存过程中,如果被外界窃取,或者数据被内部篡改,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各个部门数据资料管理的规范性,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强化技术能力和保密意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有效。 3、人员能力问题 审计技能和审计知识的掌握是检验审计人员能力的最基本标尺,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仅有审计知识是不够的,企业内部审计已扩展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如决策、质量管理、资本运营等,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也不是单一方面造成的,有可能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这时就需要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全流程业务,并且能掌握大数据技术。 当前很多审计人员仍局限于靠积累经验来发现异常数据,数据分析的基础技能薄弱,远未达到精准审计的效果。审计工作与海量数据相关联,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大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而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审计人员仍是少数。 4、大数据审计体系设计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是要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而工作流程不规范、对审计问题或风险的评判标准不统一、审计工作输出成果不规范等,将会导致审计效率低下,需要有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管理。 大数据审计系统是解决审计标准化的最好手段,然而面对不同企业、产品或服务、不同的商业模式,要想设计出一个标准化的审计系统却并非易事。除人员素质外,还要求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这就需要资源投入和组织创新,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开拓了新的审计模式,实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当然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企业应从数据、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建立起大数据审计的内部管理机制。 举报/反馈
 
标签: 审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易百搜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商户推广  |  VIP会员服务  |  付费推广  |  搜索通  |  合作加盟  |  市场和商务合作  |  网络品牌推广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2022011483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61-85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