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真月嫂”假冒教育培训机构,制作、颁发所谓的家政证书,“造”了一批“假月嫂”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23日工人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越来越重视,加上市场供给存有巨大缺口,使得月嫂成了“香饽饽”,尤其是“金牌月嫂”更是供不应求。
然而,需求火爆的市场,却催生了月嫂培训的种种乱象。在众多的培训机构中,有的针对新手开设了“7天速成班”,只要上交1000多元学费就能获得一纸证书,摇身变为专业月嫂“出师”接单;有的直接许诺,学3科以上送“金牌”月嫂证书。证书得来全不费功夫,月嫂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提供的服务质量到底怎么样,恐怕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事实上,为规范家政服务市场,2016年2月起实施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界定,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共分为六级,不同等级母婴生活护理员应该具备的技能要求也极为详细。比如,想从五星级晋升为金牌级,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护理经验,还要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经评定合格后才行,绝非给钱就能送的东西。
遗憾的是,由于这种“行规”仅属指导性规范而非强制性标准,加上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无误的执行、管理和监督部门,给月嫂培训机构留下了投机取巧空间,导致培训、审核、发证等诸多环节乱成了一锅粥。结果,自诩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月嫂,服务时却表现的很不专业,让雇主落了一肚子怨言。
当下,国家虽取消了“保育员”“家政服务员”的市场准入管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由月嫂市场一直失序下去。促进母婴保健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约束力,倒逼月嫂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一方面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监督部门,加大对家政服务和月嫂查处,引导市场秩序逐渐回归正轨。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信息齐全的月嫂资料库。不断提升信息透明度,努力营造一个放心的市场环境,全力打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从业者公平从业。*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