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解析了赵本山老师春晚小品的第一个阶段-成名期,今天来讲讲赵本山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巅峰期。
群星璀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不仅是赵本山的成名期,同时也是很多喜剧小品演员的成名期,因为小品从80年代才被陈佩斯搬上舞台,短短几年的小品正处在全盛时期,当时可谓百家争鸣。
哪怕是赵本山也丢掉了5个一等奖,说明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好作品层出不穷,随便拿出来一个不是小品的小品,都比现在所谓的小品强一万倍,所以赵本山后期的小品尽管已经大幅度下滑,但却年年是一等奖,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好作品了。
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
“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那倪萍就是我梦中情人!”
铁三角刚刚合作,但当时还没有这个名号,在1999年赵本山拿到了一个绝佳的本子,于是邀请宋丹丹来合作,宋丹丹在小品届的地位相当于女版的赵本山,这本子如果让赵本山和高秀敏去演,很明显高秀敏很难撑得起来,必须也只能是宋丹丹来跟赵本山“分庭抗礼”。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一改往日赵本山的独角戏,而变成了两大王者的“二人转”,甚至有时候宋丹丹的风头要压过赵本山,因为宋丹丹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同时段位也够,不输赵本山,而赵本山在铁三角里面是说一不二的,他是永远的主角。
这部小品可谓开了先河,笔者之前没见过这种谈话类题材的小品,并且效果还出奇的好。再加上当时非常火的崔永元助阵,使得这个小品具备了一切成功的要素-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大腕加盟。
1999年是20世纪的末尾,于是赵本山和宋丹丹弄了这么一个辞旧迎新的小品,既道出了老夫老妻一生的不易,也展望了美好的未来,二人犀利幽默的表演再加上“憨厚的”小崔从中间留缝,喜剧效果拉满,思想深度拉满。这部小品我给满分10分。
2000年-《钟点工》
“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你把马甲脱了我照样认识你!”“谁呀?张惠妹!”“谁呀?刘德华!”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铁三角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也许是剧本不够好,赵本山在千禧年还是选择跟宋丹丹合作,这部小品也是一如既往的更适合宋丹丹,而不是高秀敏,因为高秀敏必须跟范伟组合到一起才能撑得起台面,而宋丹丹可以一个顶俩。
这部小品反映了老年人进入到了新世纪,生活也变好了,但总是缺乏幸福感,因为无所事事,孤独寂寞,而钟点工应运而生,两个人因为性格和背景的不同,产生了很多喜剧笑料。
其中宋丹丹的一句话“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而赵本山来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这句话当然不低俗,因为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恶心下流的表达,况且赵丽蓉老师也有过类似的这么一句台词,这难道低俗吗?
当然如果现在再提这个词,未免显得老套了,因为这个词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了,所以如果以2022年的思维去看2000年的词汇,自然会觉得跟不上年代了,但在当时来看,赵本山的小品是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的。
这部作品尽管也十分幽默,但总感觉比赵本山以往的小品差了一些,也许是节奏上面不够紧凑,或者是讽刺意味不够强,总之总感觉有点不够劲儿。这部小品我给8分。
2001年-《卖拐》
“你跺你也麻!”
正如刚才所说,2000年的《钟点工》多少有点走下坡路,并不是说这个小品不行,而是看赵本山90年代的小品明显能有一个主线在里面,而到了《钟点工》则明显感觉很突兀,让人很难期待下一年的小品,一度让人怀疑赵本山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谁知道《卖拐》横空出世,直接把稍微落入瓶颈期的赵本山推上了另一个高峰,也正是这个时候起,赵本山才开启了无敌状态,也开始了铁三角时代。
《卖拐》可以说是最搞笑的小品了,虽然笔者更喜欢赵本山之前的作品,但从小品的经典程度上来说,《卖拐》绝对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从这时开始,范伟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人设,走上星光大道。小品描述了大忽悠戏弄范厨师,最后让老范成功柱上了双拐。从主题上来说,赵本山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讽刺和高级的思想,纯属单纯的逗大伙儿笑。
主题也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吹毛求疵的话,可以说它是三观不正,甚至说它是侮辱人,其实这都是欲加之罪,小品本来也没有承担多大社会责任的作用,因为它就是让老百姓看着一乐的东西,如果说能有些高层次的思想是最好,没有其实也可以,本质上是喜剧。
但《卖拐》跟低俗不搭边,充其量就是三观不正,主题不好,但作为一部小品来说,我给9.5分。
2002年-《卖车》
“像我这智商的,以后也就看不懂手表了!”
这是大忽悠三部曲的第二部,因为《卖拐》大获成功,所以铁三角如法炮制,卷土重来,本质上就是卖拐的复制品,由于三位演员过于优秀,所以演什么大家都爱看,这是实话吧?
这部小品其实编排上无法跟《卖拐》相提并论,因为很多笑料都是通过脑筋急转弯来填充的,只不过是由于铁三角的过硬表演,才让这部小品立得住,如果换一批演员,这小品就砸锅了。
《卖车》在思想和主题上跟《卖拐》大同小异,但在内容上有一些差距,这个时期的赵本山就是无敌的,很多观众看春晚就是为了看赵本山,这不是胡说八道的,每年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大年三十一整天都鞭炮不停,尤其是晚8点开始,而赵本山的小品一般都是10点半-11点开始,在赵本山演小品的时候,外面几乎没有鞭炮声,偶尔有几声也会被人骂不合时宜,但等赵本山下台以后,瞬间鞭炮齐鸣,意味着大家就不再关注春晚了,开始放鞭炮包饺子了。
这部小品给出评分7.5分。
2003年-《心病》
“大哥我抽了我!”“人过五十古来稀,何况我已经四十七!”
这部小品有两个版本,一是央视春晚版本,二是辽台春晚版本,所以第二句台词没听过的人大有人在,这部小品反映了范伟中彩票以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故事,谁知道赵大宝劝别人一套一套的,到了自己身上更承受不住,很讽刺。
小品的主题很鲜明,道出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健康最重要,其他都是附属品,而围绕着整个主题,铁三角也展开了一些列的“博弈”,其中最经典的片段就是范伟说前女友去了,他抽过去了,赵大宝后来发现这个前女友居然是自己的老婆,于是小品达到了顶峰。
这个小品的笑点非常多,尤其是开头的一套“定场诗”,这也是铁三角最后的辉煌,小品的细节还没有打磨到完美,偶尔也能感觉到由于笑料空缺导致的赵本山只能人为的去故意逗大家笑。再加上里面赵本山有个称谓对女性不太尊重,当然是句玩笑话,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能觉得很好笑,可对于南方人来说应该会觉得这句话低俗无礼。
尤其是围绕着赵大宝的媳妇儿跟范伟有没有事情的桥段,也值得商榷,喜剧效果绝对是杠杠的,但放在央视春晚这么一个全国最大的平台上来说,是不是多有点不合适?所以赵本山的小品从这个时期有点开始落入俗套了,因为他已经明显没有高级的笑料。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本小品整体上来说并不低俗,但有些入俗了,给出评分8分。
2004年-《送水工》
“3000年的木乃伊你都能看出真假来,我还是送水去吧我!”
本来感觉铁三角要走向没落,谁知道出现了《送水工》这么一个难得的好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单亲母亲把儿子养大成人,为了不让儿子担心,骗儿子说自己找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子事业有成回报这个有钱的“后爸”的故事。
这个小品无论从笑点还是主题上来说都无懈可击,其中赵本山说“给你演老头,是不是还得过夜,住哪?”这句话其实是一个败笔,因为这句话既不搞笑,也没必要,也给人落下低俗的口实。但最后一句话说“你看我这命,好容易整个帽子还整个绿的!”是大家经常拿来开玩笑的事情,也没什么下流和低俗可言,反而很好笑。
很不幸,这是铁三角的最后一次合作了,因为过了一年高秀敏老师便与世长辞了,太可惜了,但即便她不去世,大概率也很难弄出好作品了,因为小品的生命力就那么长。
这部小品给出评分9分。
2005年-《功夫》
“这是什么造型啊,挺别致啊,非常六加七啊?”
少了高秀敏,但范伟还在,所以还是能撑得起来的,也反应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高秀敏远没有范伟重要,其实如果老公何庆魁不是金牌编剧的话,也许高秀敏不会有那么多机会跟赵本山合作,但我们高度认可高秀敏老师的喜剧水平,很好笑,很可爱,很难得。
如赵本山所言,“三分钟之内我要不把他拿下,就没法给你俩当教师爷了!”
这部小品是大忽悠三部曲的完结篇,大家更多看的是情结,不是小品情节,而是对于铁三角和高秀敏的情结,本质上《功夫》跟《卖车》大同小异,也是通过脑筋急转弯来串联,加上范伟和赵本山的精湛技术,获得了成功。
其中赵本山模仿了一些好玩的动作,本质上就是搞笑,并不低俗,但有些俗,因为这个时期的观众群体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那些“土掉渣”的东西可能会有些排斥。
这个小品虽然喜剧效果不错,但跟早期的作品已经无法相提并论了,这个阶段的本山小品已经进入单纯的逗乐观众的时代了,毫无主题可言,类似于那种快餐式的喜剧片了。但此时的小品还并不低俗,但却逐渐有些跟不上时代了,给出评分7.5分。
2005年后,世间再无铁三角,赵本山的小品事业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范伟也无力再参演春晚,用他的话说确实是扛不住了,但好在他还有一个金牌搭档宋丹丹,让赵本山后期的小品被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下期来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