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思渠镇的大棚魔芋、辣椒、烤烟等正是秋收繁忙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最忙碌的还数在这里务工的“小时工”们,她们当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近年来,村里发展了一些特色产业,这让大家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不用外出奔波。
“从2月份培育苗开始到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种植后的辣椒苗到结果,需要除草、施肥,现在辣椒丰收了,我就和姐妹们在各个村头的辣椒地里采摘辣椒。”9月24日,正在思渠镇华园村200亩辣椒产业基地里采摘辣椒的田红说,“我们在村里产业基地里做小时工,并不比在大城市进厂赚得少,而且挣钱顾家两不误,每天有90元到100元的收入。”
田红所说的“小时工”是指村民在农忙时抓紧时间做自家的农活,忙完后就选择到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的各种产业基地上务工挣钱,按时间或工作量获得报酬。
转眼已到晌午,田红和十位“小时工”把背篓里新鲜的辣椒装进袋子后,准备起身去村委会吃午饭,趁这段时间天气好,她们想多挣点钱,况且每天往返都有村干部接送,大家对这份流动工作感到很满意。
据了解,近年来,沿河经过不断探索,大力培育生态茶、蔬菜、食用菌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共发展果蔬种植40多万余亩,截至今年8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036家。随着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以当地农村妇女为主的“钟点工”也就随之产生。
农村“小时工”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实际困难,还为农村妇女提供了赚钱的机会,激活了广大农村妇女就业市场,也实现了农村妇女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双赢。
“接下来,沿河将继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产业发展放在关键位置,按照‘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并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罗洪祥说,促进生态果蔬、生态茶、生态畜牧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这篇大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编辑 段岚茜 徐微微
编审 闵捷 杨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