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一同事,最近被她家的钟点工阿姨给整崩溃了。
她听了阿姨每个月的收入之后,极度的震惊和无语:
“我家钟点工阿姨,居然月薪过万!比我这个公司白领还高!”
她家阿姨是做家庭保洁的,同事通常一个星期叫她来一次,帮忙给家里做保洁。
有一次阿姨做完家务,准备告辞。
同事说还有一个小时到饭点了,要不你在家吃个饭再回去吧。
阿姨摇摇头说:
“今天不行哦,我等下还要去另一家做收纳。”
同事一开始没听明白,什么收纳?收纳什么?
阿姨解释说,居家保洁只是她业务的一部分,目前收入的大头是“收纳”。
两年前她跟着同行接触到“收纳”这个行业,自己平时下班之后买了很多家居整理、家居收纳方面的书籍,自学;
然后跟着师傅又学了大半年,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接单子了,甚至还收了一个小徒弟。
做收纳这一块,比她做保洁挣得多。
现在差不多报价是,一小时三百元到五百元不等。
目前两项业务加起来,每个月能挣万把块钱。
阿姨还盘算着,以后若是收纳这一块业务变多了,她打算开个公司,专门做这一块的生意。
同事说完了这个故事之后,表情又是震惊,又是无奈,还夹杂着一种“酸”:
“我寒窗苦读十几年,读到了硕士,找了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感觉自己已经过上了中产的生活。
到头来,还不如初中学历的钟点工阿姨工资高,真是讽刺!”
钟点工阿姨还说,她朋友圈里,基本都是做服务业的,月收入低于一万的,很少。
比如她有个同乡,跟她差不多时间进城打工的,现在是某平台的“金牌月嫂”,月薪最高能拿到三万。
还有一个小姐妹,以前是她的雇主,是个家庭主妇。38岁那年跟丈夫离婚,为了养活自己就去美甲店打工。
后来自己也开了美甲店,现在月入两万多,开着宝马车。
阿姨的朋友里,还有做理疗师的、做餐饮的,大部分都从事服务业,月收入都在万元左右。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
“城市里,最不值钱的工种,就是白领。”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士,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旧的“人生公式”,不好用了。
八零后、九零后们一直以来的思维定式是:
小时候努力读书,得高分,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就能获得富足而美好的人生。
然而现在的世界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高学历未必能带来高收入,低学历也不见得就一定过得很惨。
很多年轻人获得了高学历,到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
自己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就是月薪四、五千,而且升职加薪的天花板很低。
而这个收入,支付大城市的房租、通勤、日常开销之后,就所剩无几。
白领的工作虽然不需要耗费太大的体力,但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早9晚9加单休,白领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其他工作,来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
每个月只拿着几千块的收入,不仅“月光”还得负I债,这就是大部分白领的生活日常。
反观当前“蓝领”、“服务业”的崛起,一开始这些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行业,却不断地刷新着行业收入的天花板。
以前我们以为,服务业的工作,工资最多也就三四千,工作内容还以体力劳动居多,累出一身臭汗还挣不了几个钱。
然而现在,仔细对比一下“白领”和“蓝领”的工作,你会发现事实早就反转:
蓝领:
用知识、技能、创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收取较高的报酬,并且职业经验会随着年龄而递增,越老越吃香;
白领:
每天从事初级、没有创意又高度重复的工作,整天在word和PPT之间打转。
工作随时可以被更年轻的员工替代,到了35岁就要开始恐惧要被公司“优化。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白领”和“蓝领”之间的职业倒挂,可以这样说:
在当今这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已经多种多样。
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所擅长和爱好的领域去赚到钱,而“白领”和“蓝领”的割裂定义也已经不合时宜了。
白领不再是高高在上、光鲜亮丽的代名词——低薪,可替代性强,无偿加班,35岁职场危机……
这些属性早已把白领的光环尽数剥落;
而蓝领,也早就脱离了必须灰头土脸、唯唯诺诺的刻板印象,现在很多蓝领不仅月入过万,甚至还供不应求。
像月嫂、钟点工等等,那些曾经被白领看不起的职业,挣着数倍于白领的收入,过得比白领好多了。
讨论
你觉得现在“白领”还是值得羡慕的职业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