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王丽娟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一老一小”的养护问题成了每个城市家庭关注的焦点,从而促使了月嫂、保姆等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的行情看涨,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家政服务人员职业素养良莠不齐,保姆虐待老人、婴儿,盗窃户主财物的事件时常发生,暴露了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短板。
为此,政府在不断加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政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
近几年,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同比增长26.0%,2015-2017年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2018年国内家政服务市场规模约5540亿元。
行业的蓬勃发展使从业人员数量迅速扩张,目前全国共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大约有2000万人。尽管如此,很多人在真正需要家政服务人员时却发现找到合适的保姆并不容易。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就遭遇过保姆连同家中2000元现金同时失踪的事情,而当她去找家政公司投诉时,家政公司表示,爱莫能助,他们也联系不到这个保姆。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选择报警,但是因为家中没有安装监控,缺乏有力证据,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除了偷盗雇主钱财,部分家政服务员隐瞒真实信息,不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甚至伤害老幼病残等极端案件也时有发生。这些诚信缺失现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家政市场秩序,给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曾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对家政行业发展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对家政行业的信用要求也将越来越强烈。家政服务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很多家政服务员会进入消费者的家庭,雇主的生命财产其实都暴露在他(她)的眼皮底下,所以家政服务员、家政企业的信用非常重要,需要建立起来。
事实上,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商务部等28个部门印发《关于对家政服务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和《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就已经开始建立家政服务业的信用体系。
此次《指导意见》也曾在今年3月份向公众征求意见,当时就引起了社会热议,可见公众对家政服务信用的重视。经过3个月的修改完善,《指导意见》终于和公众见面,提出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行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具体实施措施上,《指导意见》首先提出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要求大型家政企业特别是参加“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的家政企业要在商务部家政业务平台上率先为所管理或服务的家政服务员建立信用记录。
记者注意到,在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中,既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按一定映射规则确定的信用代码、姓名、家庭住址、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等,可供消费者辨别身份真伪,还可以查询到商务部与公安部提供的犯罪背景核查结果信息,是否涉及盗窃、虐待、故意伤害、强奸、放火等案件,以及是否是重症精神病人、三年内是否涉毒等信息。当然,最受雇主关心的职业信息,如从业经历、培训考核情况、处罚情况、消费者评价情况等也都一目了然。
除了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记录,《指导意见》还提出建立家政企业信用记录、省级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以及全国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层次完整、数据齐备的国家家政服务信用系统,全面保障人民的财产、人身安全。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实施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规范家政服务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省级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公布。对失信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公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记者认为,家政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和规范整个行业发展,从而加快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能够解决好“一老一小”的养护问题,将会极大地增强幸福感和安全感。不过,信用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还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各方共同落实,逐步完善,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失信惩戒机制,倒逼整个行业的规范有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