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代理记账  公司注册  月嫂  钟点工  内资  注册公司  搬家公司  内资公司  注册外资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范树奎:发挥资产评估特有功能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2-09-27 新浪财经50
核心提示:原标题:发挥资产评估特有功能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两会报道组 徐一鸣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发挥资产评估特有功能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两会报道组 徐一鸣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在两会上提出“关于适应股票发行注册制,发挥资产评估特有功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范树奎表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总纲,通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引导促进监管层、上市公司、专业服务机构、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形成良性市场环境,提高资本市场运行质量。   范树奎认为,当前,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存在提升空间,如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册审核机制中,资产评估专业缺位导致价值信息入口审核不严;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下,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合理估值为基础的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多元前瞻的价值信息供给尚显不足;适应信息披露要求的数字化平台和生态需完善。   为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特有的价值尺度功能优势,范树奎建议:一是充分发挥资深评估师对价值信息审核把关作用,严把资本市场价值信息“入口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推动上市和并购行为中坚持资深评估师对价值信息专业评估与评估专家审核把关并行的相互制约的制度,树立了资产评估服务国企的中流砥柱榜样。财政、国资、证监等监管部门鼓励选用资深评估师参与报告审核把关,将之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建议国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并实行注册制过程中,涉及信息披露的价值审核,在各交易所设计审核制度时,要有相适应比例的评估师出任各交易所发行定价、并购重组审核委员,由行业选拔的资深评估师参与价值信息审核,确保资本市场价值信息入口标准公允。   二是支持资产评估在增强财务信息客观、准确与有效性上发挥“关键少数”专业作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尽管在上市公司整体信息披露中,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涉及的信息量较少,但很关键,如减值测试、公允价值计量、价值重估等评估专业价值判断,改变了财务数据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属性,攸关价值信息披露的公信度。建议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信息披露质量中“关键的少数”专业作用,发挥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计量优势,在提升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质量上归位尽责。   三是进一步挖掘和释放资产评估专业估值定价空间,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注册制是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大改革,并购重组是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建议证监部门从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质量出发,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价值判断专业优势,推动建立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为市场发现价值夯实基础。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疫情、国际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支持资产评估在发行定价、并购重组及部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特有价值发现功能,促进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四是支持资产评估机构创新开发多元相关、前瞻性价值信息产品,丰富并提质资本市场信息供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机制,探索在法定核心信息披露之外,丰富和规范更多辅助价值信息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更相关的价值信息。鼓励并支持资产评估机构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健康诊断、ESG价值咨询等创新评估服务,向市场提供多元相关、前瞻性价值信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顺应数字中国战略,支持资产评估行业数字化升级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适应数字中国战略要求,强化科技赋能促进资本市场数字化升级,充分利用资产评估行业数字化评估成果,挖掘资本市场数据要素潜能,构建资本市场数据服务体系。建议财政、国资、证监等监管部门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向数字化评估平台开放数据资源,支持和督导资产评估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大智移云链”提升资本市场价值信息披露质量。 举报/反馈
 
标签: 资产评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易百搜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商户推广  |  VIP会员服务  |  付费推广  |  搜索通  |  合作加盟  |  市场和商务合作  |  网络品牌推广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2022011483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61-8576 返回顶部